人心領導力 [2017版] ——解剖人性,走心時代心效能
課程價格:認證會員可見
課程時長:2天,6小時/天(內訓/公開課)
上課方式:公開課
授課講師: 李世源
授課對象:央企、國企、民企總裁班、高級研修班(不建議基層管理者學習)
授課時間 | 2天,6小時/天(內訓/公開課) |
授課對象 | 央企、國企、民企總裁班、高級研修班(不建議基層管理者學習) |
授課方式 | 講解+工具+方法+訓練+點評 |
1.無論企業(yè)發(fā)展多么迅猛,人性的普遍規(guī)律是相對穩(wěn)定的。管理的目標之一,是喚醒員工行為背后心理機制下的內動力。所謂“攻心為上,攻城為下”。管理者如何走進員工的心理腹地,引領員工的心理高地,降低對物質成本的依賴——今天需要每位管理者直面。
2.員工到公司工作,從本性上講都是帶著積極的動機來的,因為消極的動機不符合人性。再好的管理體制、管理模式、管理工具,背后運作的畢竟都是活生生的人。是人,就有人性,不洞察解剖人性,何以管理人心?
實際管理中,我們常常發(fā)現(xiàn),凡是否定或忽視員工的情感需求和心理訴求而專注于目標需求的,員工則往往會夸大任務的難度——這是他們對否定自己情感需求者的一種報復。遺憾的是,未能引起管理層的足夠重視。
3.領導力≠權利≠職位。尤其在今天,不管是胡蘿卜還是大棒,都不算領導力。同時更要側重管理者自身的心性修煉,唯正心修身是道。“天下無心外之理,無心外之物。”沒有員工的真心擁戴,領導力很難發(fā)揮;沒有員工發(fā)自內心的追隨,領導力無從彰顯。
1.提升管理人性的洞察力,培養(yǎng)管理哲學的思辨力。依據(jù)人性、尊重人性、發(fā)掘人性,改善管理者的人際情感交流,設計符合心理規(guī)律的管理機制,促進溝通輔導效果,優(yōu)化情感智力及領導藝術科學化。
2.借古喻今、中西兼容,將傳統(tǒng)文化智慧與西方心理科技結合。以道為先,以術為輔,重塑科學思維。通過自我練習和合作對話,促進組織關系持續(xù)健康發(fā)展,實現(xiàn)管理績效與目標。
3.幫助領導者超越個人情感的局限性,主張“非暴力溝通”,做“探尋式領導”,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爭端,建構自和諧的生命體驗。面對競爭壓力,激發(fā)健康工作氛圍,讓管理變得輕松。
課程模塊:
導入篇: 心的偉大——領導者的集體意識
第一講:管理中的人際人性解剖
第二講:如何在管理中因順人的心性?
第三講:領導者自我內觀與健康型組織構建
第四講:管理者的心性思維與激勵
第五講:心性在企業(yè)關系溝通中的技術應用
課程大綱
導入篇: 心的偉大——領導者的集體意識
一、中國領導者的共同意識
1.我心即宇宙,宇宙即我心
2.無心外之理,無心外之物
3.心理學在中國發(fā)展的三個階段
1)點綴品
2)奢侈品
3)必需品
二、為什么要了解人類心理現(xiàn)象的共性?
第一講:管理中的人際人性解剖
一、沒有心理學,古人怎么考察人性?
1.面相學
2.七觀八征
3.認識自己的困難
二、有了心理學實驗,怎么考察人性?
1.路西法效應與責任分散
2.為什么儒家和法家經(jīng)常對掐?
3.道德是文明的結果還是進化的結果?
練習:《天堂之巔》
三、人類認識不到自己的心理現(xiàn)象
五個管理應用——
1.想得太快、想得太多
2.刻板印象與經(jīng)驗定式
3.自我辯護與決策后果
實驗:《誰的貢獻大一點?》
4.“反自我利益”在說服中的應用
5.如何規(guī)避管理中的認知陷阱?
練習1:《自由聯(lián)想+相似度》
練習2:《大I小i》
四、人類尋求心理歸宿性
六個管理啟發(fā)——
1.希望情感被他人共享(情感需求的本質)
2.別人有痛苦,我的痛苦也減輕
實驗:《愛的剝奪》
案例:《為什么老惦記王寶強離婚?》
3.誰忽視員工情感,員工就報復誰
案例:《小李為什么撂挑子?》
4.平等、安全感對員工意味著什么?
5.怎樣做到有限“無條件積極關注”?
6.馬斯洛的“金字塔理論”為什么遇到挑戰(zhàn)?
第二講:如何在管理中因順人的心性?
一、心性之一:生物性
1.存在的可能是必然的
2.七情可不可以拿掉一個?
3.沒有不應該的情緒
練習:《為什么中國必須有高考?》
二、心性之二:對立性
1.相對性:對不同事物可以產生同一種情緒體驗
2.矛盾性:對同一事物可以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
心理實驗:《快感中樞與痛苦中樞》
3.托利得原理應用:思可相反,得須相成
4.管理中如何調整情緒預期?
練習:《道之動》
5.員工在什么情緒下領導要介入溝通?
三、心性之三:驅動性
1.情緒如何給心理活動提供能量?
2.預防管理中人際沖突的情緒對稱升級
案例:《越想講清,越講不清》
3.情緒的層次越高,對行為的驅動作用越持久
4.《黃帝內經(jīng)》與當代心生疾病解讀
案例:《越不想得什么病,越得什么病》
5.恨,有沒有正面意義?
四、心性之五:非理性
1.象與騎象人:情緒的有限理性
2.行為的沖動對理性的損害
3.管理中如何接納他人的非理性?
4.道家養(yǎng)心:順勢而為還是逆風飛揚?
練習:《回歸理性:刺激-理解-反應》
五、心性之四:宣泄性
1.心理能量的蓄積符合守恒定律
2.卡爾良能量場:情緒表達的四個層次
3.三個技術應用:代償、接納、轉化
4.越內在,越自在;越升華,越健康
練習:《放下》
六、心性之六:時效性
1.沒有永恒不變的情緒
2.面對煩惱的“三等人”
3.怎樣完善升華心理防御機制?
4.管理者如何與煩惱和平共處?
練習:《暗示》
第三講:領導者自我內觀與健康型組織構建
一、“內觀自我”的覺察之道
1.生活中的內觀
2.心理學倡導的內觀
3.中國哲學儒家的內觀
4.佛學禪宗的內觀
練習:《尾巴向左向右》
二、“共情能力”的修煉之道
1.共情需要練習
練習:《區(qū)分感受和想法》
2.共情需要知識
3.共情需要胸懷
4.羅杰斯人本主義如何應有于管理實務?
案例:《真誠,說人話》
練習:《我說你畫》
三、影響管理效能和決策的三大負面情緒與改善
1.焦慮(不確定性下的確定性焦慮)
2.嗔恚(未被滿足的心理需求,增強定力)
3.抑郁(抑郁≠抑郁癥,遠離抑郁)
測試:《心檢圖》
案例:《健康型組織做到了什么?》
四、“換框技術”與心理防御機制練習
1.“意義”的主觀性與主動性
2.“意義”的“賦能”或“去能”
3.“意義”對于壓力臨界點的影響
練習:《自由對答與承接》
第四講:管理者的心性思維與激勵
一、破除思維中的“理解誤區(qū)”
心理實驗——定型效應
1.自我中心&糾偏
2.虛假共識&糾偏
3.實證偏向&糾偏
視頻:《認知思維突破》
案例:《誰是誰非?》
二、如何通過負強化達到正向激勵?
心理實驗——偏見效應
1.負強化內驅力=批評嗎?
2.感受性訓練與“情感賬戶圖”應用
3.“探詢式領導”與場域能量
練習1:《合作對話:試著去理解》
練習2:《合作對話:只提問不建議》
三、管理中“正向對話”的四個原則
心理實驗——期待效應
1.具體化
2.內在意
3.符合情境
4.期待效應
練習:《區(qū)分抽象語言與具體語言》
5.如何規(guī)避管理中的“瞎激勵”?
第五講:心性在企業(yè)關系溝通中的技術應用
一、處理好關系的“三大意識”
1.他人意識
2.邊界意識
3.節(jié)制意識
二、“中國式關系”與實效溝通技術
1.倡導薩提亞“一致性溝通”
2.避免管理中的“暴力溝通”
練習1:《合作對話:區(qū)分觀察與評價》
練習2:《聽到不中聽的話,四種選擇》
練習3:《理性有效表達憤怒》
練習4:《合作對話:傾聽與求助》
三、什么是領導者“中式大情商”?
1.儒家修為與“君子三變”
2.道家自勵與“圣者四維”
3.兵家五論:智、信、仁、勇、嚴
4.“陽明心學”在管理中的延伸思考
總結篇:問&答 推薦閱讀圖書與影視作品
The end